廉政小故事—懸魚于庭的羊續
發布時間:2021/3/4 | 作者: | 文章來源:
羊續(公元142年-189年),祖籍山東省鄒城市石墻鎮羊續村,史上著名廉吏。有關他的清廉故事在鄒城一帶廣為傳頌。
據《后漢書•羊續傳》記載,羊續在任南陽郡太守時,勵精圖治,公而忘私,數年未回家鄉探親。一日,羊續夫人領著兒子從老家千里迢迢趕到南陽郡看望他,不料卻被他拒之門外。原來,羊續身邊只有幾件布衾、短衣和數斛糧,僅夠自己糊口,根本無法扶養妻兒。慚愧之余,他不得不勸說夫人和兒子返回故里,自食其力。
羊續雖歷任廬江、南陽兩郡太守多年,但從不接受請托、以權謀私。他到南陽郡上任不久,屬下一個名叫焦儉的府丞打聽到羊續喜歡吃魚,便給他送來一條當地有名的特產——白河鯉魚。羊續堅決拒收,而焦儉卻執意要他收下。礙于初上任的情面,羊續沒有再推辭。焦儉走后,羊續便將這條大鯉魚掛在屋外的柱子上,風吹日曬,不久便成了魚干。見羊續收下了魚,焦儉后來又送來一條更大的白河鯉魚。見焦儉再次來送魚,羊續便把他帶到屋外的柱子前,指著柱上懸掛的魚干說:“你上次送的魚還掛著,已成了魚干,請你一起拿回去吧!苯箖甚感羞愧,只好帶著魚干和活魚返回了。
此事傳開后,南陽郡百姓無不稱贊,敬稱羊續為“懸魚太守”,也再無人敢給羊續送禮。明朝于謙有感此事曾賦詩曰:“剩喜門前無賀客,絕勝廚內有懸魚。清風一枕南窗下,閑閱床頭幾卷書!敝两,“羊續懸枯(死魚)”“掛府丞魚”等典故仍被后人傳為佳話。